每天都给大家讲该怎么使用PLC,一台二手PLC怎么也得大几百,如果是一手PLC那肯定要上千块了,所以今天暂时不说怎么用的问题,给大家讲讲PLC该怎么保养。
适当的对PLC设备进行保养,可以延长使用寿命,给自己节省不少钱,下列分享一些三菱PLC保养的要点:
一、保养规程、设备定期测试、调整规定
(1)、每半年或季度检查PLC柜中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若发现松动的地方及时重新坚固连接;
(2)、对柜中给主机供电的电源每月重新测量工作电压;
二、设备定期清扫的规定
(1)、每六个月或季度对PLC进行清扫,切断给PLC供电的电源把电源机架、CPU主板及输入/输出板依次拆下,进行吹扫、清扫后再依次原位安装好,将全部连接恢复后送电并启动PLC主机。认真清扫PLC箱内卫生;
(2)、每三个月更换电源机架下方过滤网;
三、检修前准备、检修规程
(1)、检修前准备好工具;
(2)、为保障元件的功能不出故障及模板不损坏,必须用保护装置及认真作防静电准备工作;
(3)、检修前与调度和操作工联系好,需挂检修牌处挂好检修牌;
四、设备拆装顺序及方法
(1)、停机检修,必须两个人以上监护操作;
(2)、把CPU前面板上的方式选择开关从运行转到停位置;
(3)、关闭PLC供电的总电源,然后关闭其它给模坂供电的电源;
(4)、把与电源架相连的电源线记清线号及连接位置后拆下,然后拆下电源机架与机柜相连的螺丝,电源机架就可拆下;
(5)、CPU主板及I/0板可在旋转模板下方的螺丝后拆下;
(6)、安装时以相反顺序进行;
五、检修工艺及技术要求
(1)、测量电压时,要用数字电压表或精度为1%的万用表测量
(2)、电源机架,CPU主板都只能在主电源切断时取下;
(3)、在RAM模块从CPU取下或插入CPU之前,要断开PC的电源,这样才能保证数据不混乱;
(4)、在取下RAM模块之前,检查一下模块电池是否正常工作,如果电池故障灯亮时取下模块PAM内容将丢失;
(5)、输入/输出板取下前也应先关掉总电源,但如果生产需要时I/0板也可在可编程控制器运行时取下,但CPU板上的QVZ(超时)灯亮;
(6)、拨插模板时,要格外小心,轻拿轻放,并运离产生静电的物品;
(7)、更换元件不得带电操作;
(8)、检修后模板安装一定要安插到位。
PLC的容量包括I/O点数和用户存储容量两个方面。
(一)I/O点数的选择
PLC平均的I/O点的价格还比较高,因此应该合理选用PLC的I/O点的数量,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力争使用的I/O点少,但必须留有一定的裕量。
通常I/O点数是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入、输出信号的实际需要,再加上10%~15%的裕量来确定。
(二) 存储容量的选择
用户程序所需的存储容量大小不仅与PLC系统的功能有关,而且还与功能实现的方法、程序编写水平有关。一个有经验的程序员和一个初学者,在完成同一复杂功能时,其程序量可能相差25%之多,所以对于初学者应该在存储容量估算时多留裕量。
PLC的I/O点数的多少,在很大程序上反映了PLC系统的功能要求,因此可在I/O点数确定的基础上,按下式估算存储容量后,再加20%~30%的裕量。
存储容量(字节)=开关量I/O点数×10 + 模拟量I/O通道数×100
另外,在存储容量选择的同时,注意对存储器的类型的选择。
PLCI/O模块的选择步骤与原则
一般I/O模块的价格占PLC价格的一半以上。PLC的I/O模块有开关量I/O模块、模拟量I/O模块及各种特殊功能模块等。不同的I/O模块,其电路及功能也不同,直接影响PLC的应用范围和价格,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加以选择。
(一)开关量I/O模块的选择
1. 开关量输入模块的选择
开关量输入模块是用来接收现场输入设备的开关信号,过载保护自动化控制柜,将信号转换为PLC内部接受的低电压信号,并实现PLC内、外信号的电气隔离。选择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输入信号的类型及电压等级
开关量输入模块有直流输入、交流输入和交流/直流输入三种类型。选择时主要根据现场输入信号和周围环境因素等。直流输入模块的延迟时间较短,还可以直接与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电子输入设备连接;交流输入模块可靠性好,适合于有油雾、粉尘的恶劣环境下使用。
开关量输入模块的输入信号的电压等级有:直流5V、12V、24V、48V、60V等;交流110V、220V等。选择时主要根据现场输入设备与输入模块之间的距离来考虑。话?V、12V、24V用于传输距离较近场合,如5V输入模块远不得超过10米。距离较远的应选用输入电压等级较高的模块。
2)输入接线方式
开关量输入模块主要有汇点式和分组式两种接线方式,
汇点式的开关量输入模块所有输入点共用一个公共端(COM);而分组式的开关量输入模块是将输入点分成若干组,每一组(几个输入点)有一个公共端,各组之间是分隔的。分组式的开关量输入模块价格较汇点式的高,如果输入信号之间不需要分隔,一般选用汇点式的。
3)注意同时接通的输入点数量
对于选用高密度的输入模块(如32点、48点等),应考虑该模块同时接通的点数一般不要超过输入点数的60%。
4)输入门槛电平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组装自动化控制柜,必须考虑输入门槛电平的大小。门槛电平越高,抗干扰能力越强,传输距离也越远,具体可参阅PLC说明书。
2. 开关量输出模块的选择
开关量输出模块是将PLC内部低电压信号转换成驱动外部输出设备的开关信号,并实现PLC内外信号的电气隔离。选择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输出方式
开关量输出模块有继电器输出、晶闸管输出和晶体管输出三种方式。
继电器输出的价格便宜,既可以用于驱动交流负载,又可用于直流负载,而且适用的电压大小范围较宽、导通压降小,同时承受瞬时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较强,但其属于有触点元件,动作速度较慢(驱动感性负载时,触点动作频率不得超过1HZ)、寿命较短、可靠性较差,只能适用于不频繁通断的场合。
对于频繁通断的负载,应该选用晶闸管输出或晶体管输出,它们属于无触点元件。但晶闸管输出只能用于交流负载,而晶体管输出只能用于直流负载。
2)输出接线方式
开关量输出模块主要有分组式和分隔式两种接线方式,
分组式输出是几个输出点为一组,一组有一个公共端,各组之间是分隔的,可分别用于驱动不同电源的外部输出设备;分隔式输出是每一个输出点就有一个公共端,各输出点之间相互隔离。选择时主要根据PLC输出设备的电源类型和电压等级的多少而定。一般整体式PLC既有分组式输出,也有分隔式输出。
3)驱动能力
开关量输出模块的输出电流(驱动能力)必须大于PLC外接输出设备的额定电流。用户应根据实际输出设备的电流大小来选择输出模块的输出电流。如果实际输出设备的电流较大,输出模块无法直接驱动,可增加中间放大环节。
4)注意同时接通的输出点数量
选择开关量输出模块时,还应考虑能同时接通的输出点数量。同时接通输出设备的累计电流值必须小于公共端所允许通过的电流值,如一个220V/2A的8点输出模块,保压自动化控制柜,每个输出点可承受2A的电流,但输出公共端允许通过的电流并不是16A(8×2A),通常要比此值小得多。一般来讲,同时接通的点数不要超出同一公共端输出点数的60%。
5)输出的上限电流与负载类型、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
开关量输出模块的技术指标,它与不同的负载类型密切相关,特别是输出的上限电流。另外,晶闸管的上限输出电流随环境温度升高会降低,在实际使用中也应注意。
(二)模拟量I/O模块的选择
模拟量I/O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数据转换,并与PLC内部总线相连,同时为了安全也有电气隔离功能。模拟量输入(A/D)模块是将现场由传感器检测而产生的连续的模拟量信号转换成PLC内部可接受的数字量;模拟量输出(D/A)模块是将PLC内部的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信号输出。
典型模拟量I/O模块的量程为-10V~+10V、0~+10V、4~20mA等,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同时还应考虑其分辨率和转换精度等因素。
一些PLC制造厂家还提供特殊模拟量输入模块,可用来直接接收低电平信号(如RTD、热电偶等信号)。
(三)特殊功能模块的选择
目前,郑州自动化控制柜,PLC制造厂家相继推出了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I/O模块,有的还推出了自带CPU的智能型I/O模块,如高速计数器、凸轮模拟器、位置控制模块、PID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等。
LC的控制从来都是针对受控整体的,因此涉及到PLC的工作一定由团队来完成。
以我设计的PLC测控系统为例。
我们看下图:
这张图看似简单:各台变压器平时各自对各自的母线供电,闭合本段的主进线开关即可,当某变压器失压后,就闭合母联开关,从相邻系统获取电能。当然要配套抛三级负荷的操作。这叫做备自投操作。
问题是:当电压恢复后,是不是再把母联开关打开,让系统再次失压,然后再闭合本段进线?
对于工厂,特别是化工厂是不允许的,因此需要让两台变压器并列供电,然后再切断母联。这叫做倒闸操纵。
如果是有发电机供电,则需要让发电机与市电并列。这时就需要配套同期操作。
上述这些操作均可通过继电器逻辑来实现。但如果系统特别重要,控制特别复杂,则需要用PLC来执行逻辑控制。例如石化厂、机场、地铁、计算机中心等等。
这里涉及到的供电电流可达6300A。其中还有大量的电动机MCC测控及馈电PCC测控,要配套通信管理机,当然也要编程。
这么大的系统,显见单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依靠团队。
我作为主设,需要设计全系统的方案,绘制全系统的系统图、开关柜结构图,确定所有元器件提交采购,绘制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接线图给车间生产,绘制出厂图供售后服务和用户,其中包括PLC和各种测控装置、通信管理机的外围接线图。
接着编写PLC的控制逻辑和通信管理机程序。当售后服务在用户处安装完开关柜后,我出差到现场输入程序,并参与总调。
后的文件归档当然也要自己做。
由此可见,PLC不过是其中的极xiao部分而已。
这种工程很锻炼人。一个工程下来,会学到大量的工程经验,收获的比付出的要多得多。
国内实践中,很多中小型项目都是个人完成,或者说至少以个人为主完成的,其他队友主要起辅助作用。但是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这样的分工主要是由于缺乏整体的系统架构设计,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办法模块化完成工作,这样其实也不利于企业规范的建立,因此,如果有可能,还是要团队协作来进行设计。
从题主的问题看,选型、程序,文档这些在大部分国内的做工程的公司里都是独立完成的。千wan级及以下的工程很少有团队合作来完成这些工作。程序和系统设计在工程项目中技术含量其实并不高,总体的预算也很少。我在多个公司里兼职做系统设计,编程,调试。很多大型的公司一个会写程序的人都没有,多数是在2-3个,每个人同时在做多个项目,忙不过来的时候我的生意就来了。
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国外的知名公司, 比如有一位知乎大拿在的Abb,他们不管项目大小,总是好几个人同时在现场,duo的一次是5个写程序的人。不过那个项目是亿元级别的,一个热轧线的改造。如果我能代表国内的公司的话,那国内工程师的目标是满足客户的需求,某些传统跨国大企业的目标是达到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里很多东西是客户根本就不了解更不懂的潜在因素。
曾经与一个德国专家在同一个项目里共事,我们分属两个公司,有一部分数据通过一条网线传输,网线由他们供货,但是拿到现场的线短了,甲方说可以免费提供一个,但被拒绝了,原因是不符合他们自己的要求,后是从他们的中国公司邮寄了一根。
项目大小决定个人还是团队。
一般来说,几十个测点的项目应该个人能完成,用时应该一个月内,上百点甚至上千点的项目肯定是一个团队,用时可能几个月到一两年,团队分工大致有项目经理、负责硬件接线和调试的工程师、负责控制方案设计的工程师,负责系统组态和调试的工程师等等
这个问题提得很搞笑。
做一家3口的饭一个人就够了。做全公司一两千人的中午饭再怎么也要几十号人。
姓名: | 王继刚 ( 销售经理 ) |
手机: | 18903837318 |
业务 QQ: | 272925472 |
公司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继飞机电 |
电话: | 0371-55581867 |
传真: | 0371-55581867 |
Copyright © 2025 继飞机电 版权所有